谷雨网络

互联网智能营销综合服务商

微信扫码添加客服

你的公司是“+AI”还是“AI+”?人工智能+行动落地!一字之差决定未来5年竞争力!

2025年8月26日,国务院正式发布《关于深入实施"人工智能+"行动的意见》(国发〔2025〕11号),标志着"人工智能+"从技术概念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行动。这份文件提出了明确目标:到2027年,新一代智能终端、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过70%;到2030年,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这对于企业来说,既是历史性机遇,也是现实挑战。互联网+时代改变了连接方式,而AI+代表的是一场认知革命,将彻底改变思考和决策的方式本身。

未来已来,人工智能不再只是概念,而是必须拥抱的现实。国务院最新发布的《关于深入实施"人工智能+"行动的意见》为企业指明了方向,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


2025年8月26日,国务院正式发布《关于深入实施"人工智能+"行动的意见》(国发〔2025〕11号),标志着"人工智能+"从技术概念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行动。

这份文件提出了明确目标:到2027年,新一代智能终端、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过70%;到2030年,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

 创作‘人工智能+’图片 (2).png

这对于企业来说,既是历史性机遇,也是现实挑战。

互联网+时代改变了连接方式,而AI+代表的是一场认知革命,将彻底改变思考和决策的方式本身。


01.政策解读:从试点到全面推广

与十年前的"互联网+"相比,人工智能+有着本质差异。

互联网+是连接革命,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新组织信息流、商品流和资金流,提升了交易效率。

创作‘人工智能+’图片 (1).png

AI+是认知革命,改变的是企业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本身。

政策鼓励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、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等各个层面,推动全要素智能化发展。


02.企业现状:理想与现实的差距

尽管政策导向明确,但企业在实际执行中效果差异巨大。

很多企业把AI+简单理解为购买一些AI工具,在现有业务流程中嵌入一些智能功能。

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报告显示,2024年中国开发或应用AI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36%,但其中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的企业比例仍然较低。

组织变革比技术更难。

传统的管理体系、权责分配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都是围绕人工决策模式设计的,引入AI驱动的决策机制需要深层次创新。


03.目标挑战:从16%到70%的跨越

截至2024年6月,中国使用过生成式AI产品的用户仅占总人口的16.4%。

从现在到2027年只有不到两年时间,要实现从16.4%到70%的普及率,这个挑战十分之大。

7abda12750d5f3094fd6a33fe70be6eb.jpeg

但政策目标的设定有其深层逻辑。文件中的"智能终端、智能体应用"概念广泛,包括所有集成了AI能力的设备、软件和服务。

智能手机的拍照算法、地图应用的路径优化、电商平台的推荐系统,这些日常功能背后都有AI技术的支撑。



04.企业布局:三步走战略

战略层面:全面融入规划

企业首先需要将人工智能提升到战略高度,重新思考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。政策明确要求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,而不仅仅是作为效率提升工具。

 708804790c7db3206ecbbc4179b44872.jpeg

培育"智能原生"思维,探索底层架构和运行逻辑完全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组织模式。

智能原生企业是围绕AI的计算能力构建的,与传统企业有着根本性差异。


技术实施:循序渐进路径

选择高重复性、规则明确的场景作为切入点。例如客服回复常见问题,财务录入发票信息,这些工作最适合先试水AI代理。

参考成功案例,先选1-2个小场景,用AI代理处理70%的基础需求,把人类员工解放出来做复杂任务。这样能快速看到效率提升,又能积累数据优化模型。

采用通用模型+垂直领域模型的协同应用范式。通用模型处理广泛任务,垂直领域模型解决专业问题。

a59958624a02213416dc246dede07f1f.jpeg

组织变革:人才培养与文化重塑

大力支持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,激发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和再就业活力。百度宣布未来五年将培养1000万AI人才。

探索人机协同的新型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。传统的层级管理体系需要调整,以适应AI驱动的决策机制。

建立试错容错机制。政策明确要求完善应用试错容错管理制度,为企业创新提供空间。


05.行业实践:成功案例

制造业智能化实践

海尔旗下的卡奥斯COSMO-GPT是百亿参数工业大模型,内置4700多个机理模型和200多个专家模型。已在工业指标优化、设备运维等场景落地,推理准确率达96%。

 7f14bf3cfe182b59e71ad62cc0b6ec14.jpeg

网易伏羲将游戏技术迁移至工业场景,开发无人装载/挖掘机器人,使人工成本降低39.58%,作业精度误差仅2厘米。


农业领域创新应用

中国移动"万象耕耘"农业大模型整合超4000万条农业专业知识,具备农技知识问答、农情智能预警等能力。在河北南和区,通过分析土壤墒情,生成智能灌溉方案,节水30%,肥料利用率提升15%。

 创作‘人工智能+’图片.png



06.AI+转型的三大认知误区

误区一:技术领先等于商业成功。

很多企业盲目追求最先进的AI技术,却忽略了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。实际上,简单技术+深度场景往往比先进技术+浅层场景更有效。

 创作‘人工智能+’图片 (1).png


误区二:数据越多越好。

企业常常忙于收集大量数据,却忽略了数据质量和相关性。高质量、高相关性的小数据远比低质量、低相关性的大数据更有价值。


误区三:AI将完全取代人类。

政策明确强调人机协同而非机器换人。未来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不是那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,而是人机协作最流畅的企业。

创作‘人工智能+’图片.png


07.AI+发展的三大趋势

云边端协同成为主流架构。中心云处理复杂模型训练,边缘计算保障实时响应,终端设备提供个性化服务。

多模态融合成为标准配置。文本、图像、声音、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的融合处理,使AI更全面地理解世界。

行业智能体成为落地抓手。针对特定行业场景训练的专用智能体,将比通用大模型更快产生商业价值。

创作‘人工智能+’图片 (3).png

政策支持下,技术日趋成熟,应用加速普及。

企业智能化的浪潮远比想象中迅猛。那些已经布局AI战略的企业,不仅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先机,更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成功范例。

AI+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,区别只在于何时开始、如何推进。

创作‘人工智能+’图片 (2).png

未来两年将是企业抢占智能化制高点的关键窗口期。

那些能够快速适应、大胆创新、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的企业,将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成为智能经济时代的领跑者。